這是一個禮儀師的故事,也是一個從欠缺、潛逃到和解、安頓的旅程。
就像人生。大陸翻譯成「入殮師」,我真的不得不說,台灣的翻譯「送
行者」真的好很多。

4a36091248584.jpg

送行者,就是把亡者送上另一個旅程的人。他細膩地擦洗大體、換上壽
衣,並且為死者化妝,每一個動作的細緻和專注,讓觀看的人不住地伸
長脖子,並且帶著仰望和讚嘆的神情。假使自己死了之後,也是這樣被
尊重的對待,任何人,都不會再將禮儀師視為一個羞恥的職業了。

「職業」這件事情,我從電影中更加確認了自己的看法。我想不管從事
什麼職業的人,只有做到了絕對的專注,尊重自己的職業,那自然而然
在那個位置上,就算是達到了某一個程度的高度。

就像是經營澡堂的老婆婆,是在燒柴火的時候突然倒下的。電影畫面在
這個段落安靜下來,每天都要洗老婆婆燒的熱水的葬儀社火葬者說:「
相當寂寞呢。」

就是這個意思吧。

這部電影在處理衝突和對比的手法相當細膩。例如主角第一次處理完屍
體之後,對妻子的身體異常的渴望與索討,那是一種對死亡的冰冷和生
命的溫熱拉扯之下的本能。或者是禮儀社社長對於「吃」這件事情的享
受,是在「生存」和「生命」切割開來的前提之下,對於「生存」這件
事情的要求(要活下來就要吃,要吃就要吃好的,這句話真是太精闢了)。

我很喜歡石頭的故事。

主角的父親在他小時候就拋棄他了,他對父親的記憶是連面孔都模糊了
。只有一塊石頭,和一個父親說的故事。那石頭是沒有成形的言語,送
石頭的人藉著石頭傳達了自己的心意。主角還小的時候,父親送給他一
顆又沈又大的石頭,直到父親死亡之後,手中握著的是一顆光滑的小石


看到那裡我就要哭了,結果......天空屁沒有關的下場就是這樣。好啦,
我先前已經哭過了。

在主角成為一個禮儀師的過程中,用一曲大提琴的樂章和交錯著處理很
多遺體後家屬的反應的畫面,其中有一個家庭,家人一一在往生者的臉
上印上一個個紅紅的口紅印,是歡愉的送行場景,但是看到那裡我就哭
了。媽媽對死去的爸爸說:「孩子的爸,謝謝你,你辛苦了。」

誰能不辛苦呢?活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的背後都有一個交織的網,
一條線可以拉出一個長長的故事。導演把這件事情說得很有技巧。電影
中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而又環環相扣在某一個關鍵點上被牽引
出來,我只能說,是一部相當細緻的電影。

我對死亡這件事情一直還懷著困惑與不解,或許這是生人永遠無法瞭解
的課題。可是,我想,這世界上唯一公平的事情,就是每個人都會死。
因為明白了這件事情,更叫人必須要珍惜活著的時光,還有那些,還能
在妳身邊的人。

還沒看的趕快去看。我不要再多說了。

我明天想去問看看巷子那間租DVD的店可不可以把那張海報送給我(
要化眼睛水汪汪妝去求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ny01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