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摩根.佛斯特,《小說面面觀》,台北:商周,2009年01月08日

※第四章 人物(下)※

人物受到召喚一一就定位,只是他們的個性叛逆難馴。因為他們和我們這樣
的真實人物太過近似,他們試圖活出自己的人生,結果卻常常因此逾越了小
說的基本架構。他們「失控逃逸」,或是讓小說家「無法掌控」:他們是創
作中的創作物,卻經常和作品格格不入;倘若賦予他們全然的自由的話,他
們可能會把整本小說踹得支離破碎;倘若加以嚴格約束的話,他們恐怕也會
以死相逼,讓故事因內在崩壞而毀滅。

一個人物能否成為圓型人物,端賴其有無能耐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製造驚喜。
倘若他從未能為人帶來驚喜,那他就是扁型人物;倘若他能製造驚喜,卻不
能令人信服,那就是冒牌的圓型人物。真正的圓型人物渾身充滿驚喜,能在
字裡行間為全書注入活力與新奇。小說家有時單獨運用圓型人物,不過更多
時候是和扁型人物齊用,相輔相成,並使人物與小說其他面向相互融合。

小說家在必要時,是可以轉換敘事觀點的,狄更斯和托爾斯泰皆如此。的確
,這種擴充或限縮認知的力量(轉換敘事觀點是其徵兆),幕間穿插的權力
,在我看來,正是小說形式的好處之一,也和我們對生活的認知很類似。我
們有時候比較聰明,有時候比較駑鈍;偶爾我們可以瞭解人心,但經常是不
得其門而入,因為我們的心靈會感到疲憊;而這個幕間穿插讓我們的經驗更
多采多姿。

※第五章 情節※

小說的獨特之處在於,作者可以談論他的人物,也可以透過人物來陳述己見
,或者可以讓我們聽到人物的內心獨白。他可以跨入人物自我溝通的領域,
甚至下潛到更深處,窺探人物的潛意識。一個人並不會真的對自己說話;他
內心的喜樂或悲苦,經常來自於無法言傳的原因,一旦他試著說明這些情緒
時,它們就喪失原有的本質。這就是小說家可以施展的地方。他可以把隱藏
在潛意識裡的情緒,直接轉換成行動;也可以透過獨白去傳達這個潛意識。
對於所有內在世界的一切,他都有權評論,這項特權不能被剝奪。

讓我們來為情節下個定義。我們之前將故事界定為:按事件的發生時間,依
序排列而成的敘事。情節也是一種事件的敘述,但其重點在於因果關係。「
國王死了,然後王后也去世了。」這是故事。「國王死了,王后因悲傷過度
也去世了。」則是情節。情節之中,仍保有時間順序,只不過已被因果關係
所掩蓋。

這句話將時間順序擱在一旁,在限度內將故事和時間盡可能地切割開來。

倘若這是故事,那我們問的是:「然後呢?」倘若這是情節,我們關心的則
是:「為什麼?」這是兩個小說面向的基本差異。情節,是不能說給張口結
舌的原始人或蘇丹暴君聽的,也不適合他們的現代同類──電影觀眾。唯有故
事中的「然後……然後……」,才能讓這些人保持清醒;他們只有好奇心。
情節,需要理解和記性。

有理解力的讀者不同於好問的讀者,他不只用雙眼去搜尋新事件,還會動腦
筋。他從兩個角度去看小說:把事件孤立起來單獨看,以及將它和前面提到
的事件加以連結。

這種驚奇或神秘的元素,也就是偶爾被泛稱為「推理」的元素,在情節中非
常重要。它源於時間順序的延宕;而神秘則是時間的黑洞。

神秘是情節的必要成分,但若缺乏理解,將無從領略箇中奧妙。

當情節開展時,它會在讀者的腦中盤旋(記憶是心靈的暗夜,而理解是它將
要破曉的曙光),讓讀者看到新的線索、新的因果關係,情節不斷重組和反
芻,而最終(如果情節夠好)不是一堆線索或因果關係,而是一個在美感上
簡而有力的東西,小說家原本可以直接講出來,只是如果他直接說了,那就
不美了。

情節是小說的邏輯理解面:它需要神秘的元素,這些神秘事物必須在後續交
代清楚;讀者或許可以在渾沌未明的世界中游移,但小說家卻不能有所遲疑
。他必須稱職,置身作品之上縱橫全局,在這兒點亮一線光,在那兒灑下一
片影,且以佈局者和人物販子的兩種身份不斷協商,以求營造出最好的效果
。他在下筆之前早已計畫好;他站在作品之上,對因果的重視決定一切。

「我對它很有興趣,只是現實總是把我踹出去。」(佛斯特引用紀德《偽幣
製造者》)






--

貓在屋簷上嘶吼了一聲。已經是很深的夜晚了。假使是夏天的話,太陽應該
已經出來了唷。台北這城市總是潮濕又寒冷。天氣突然又變冷了,下著淋不
濕也擦不乾的雨。我垂著疲憊的雙眼在字裡行間尋求火光。取暖。有個句子
突然點亮了我對於眼前困惑的理解。所以把它用來當作標題。

標題很棒吧。我在暗夜裡盤旋、上升,像葉子一樣漂浮。說不定直到有一天
我真能理解,真能懂得,太陽就出來了。(好,這是題外話了。)

謝謝馬力沙用看到一個新玩具一樣興奮的語氣問我:「這本書好看嗎?」希
望我的回答讓妳滿意。阿閃不見兩天了,我在凌晨五點傳簡訊給她。然後我
才想到她的手機收到簡訊不是逼逼逼的提示聲音,是一首歌(尬的)。好,
我有歉意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ny01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