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的晚上上課,台底下的小孩都心不在焉扭來扭去的,雖然建築科推
派他們的班長來跟我約會,不過我看得出來他很痛苦。回家的路上很不開
心,尤其是在西門轉車的時候更加不開心了,因為一對一對約完會的情侶
也要回家了,我是下了班累呼呼的要回家。回家後看到馬力沙留的離線訊
息還是不小心笑了。她說情人節的晚上在家讀我的網誌竟然也覺得滿足。
果然,我們都很糟糕(大笑三聲)。

不過,還是有人待我很溫柔。所以我不吵不鬧了,乖乖拿出《愛的歷史》
把積欠(不知道積欠誰?)已久的書摘打完(發現也沒多少嘛)。挪,請
享用(雙手奉上)。

在「玻璃時代」,每個人都相信自己的某個部位非常脆弱,有些人覺得是
手,有些人覺得是大腿骨,有些人則相信他們的鼻子是玻璃做成的。「玻
璃時代」之前是「石頭時代」,這是演化過程中的一種修正。「玻璃時代
」為人類關係注入一股新浮現的脆弱,而培養出了同情心。在愛的歷史中
,這個時代大約持續了一世紀,時間相當短暫,直到有個叫做英格納西歐
‧達希瓦的醫生發明了一種療法,他讓人們躺在沙發上,然後對著患者自
覺身上脆弱的部位重重一擊,藉此證明大家的想法是錯的。長久以來,這
種對身體的幻覺顯得好真實,現在終於慢慢消逝退化,像極了許多我們不
需要、卻放棄不了的習慣。但有時不曉得為什麼,這種幻覺再度浮現,顯
示出「玻璃時代」跟「沈默時代」一樣,從未完全劃下句點。妮可‧克勞
斯《愛的歷史》,台北市:天下遠見,2007年11月,頁64。

----心裡os分隔線----

我的玻璃時代應該還在持續ing。我有一部份是玻璃做的,一碰就會碎掉
。是眼睛。

----繼續書摘分隔線----

他幾乎想說出多年以來一直想說、卻說不出口的兩句真話:我的一部份是
玻璃做成的,還有,我愛妳。妮可‧克勞斯《愛的歷史》,台北市:天下
遠見,2007年11月,頁66。

「我們站在樹下吧。」她說。「為什麼?」「因為這樣很好。」「說不定
妳應該坐在椅子上,我站在妳旁邊,夫妻都是這樣。」「這樣太愚蠢了。
」「為什麼愚蠢?」「因為我們又沒結婚。」「我們應該牽手嗎?」「我
們不能。」「為什麼?」「因為大家會曉得。」「曉得什麼?」「曉得我
們的事。」「他們曉得又如何?」「大家不知道比較好。」「為什麼?」
「因為這樣就沒有人能夠奪走我們的秘密。」妮可‧克勞斯《愛的歷史》
,台北市:天下遠見,2007年11月,頁99。

正如第一次有人偶然摩擦木棍產生了火花,人們也在偶然中第一次感覺到
喜悅和悲傷。有段期間,新的感情一直源源而生,絕望很早就出現,遺憾
亦然。人們初次體驗到固執時,一連串的感情隨之而生,一方面是憎惡,
另一方面是疏離與寂寞。臀部逆著時鐘搖擺的特定動作說不定引發了狂喜
;閃電則讓人們初次體驗到敬畏。或者,說不定是一個叫做艾瑪的女孩的
軀體引發了敬畏。驚喜之情則跟一般人想像的不一樣,它並非馬上出現,
而是在人們習慣了許多種感情之後才油然而生。等過了足夠的時間,有人
初次體驗到驚喜;而在某處,有人也初次體驗到懷舊。

有時人們感覺到了什麼,但因為沒有字眼來描述,所以沒人提起。「感動
」或許是人間最古老的感情,但描述它、甚至只是為它命名,卻有如試圖
捕捉某個看不到的東西。

(話又說回來,人間最古老的感情說不定只是困惑。)

體驗了感情之後,人們對感情的渴求日增。他們想要感受得更多、更深,
即使有時感情強烈到令人傷心也無所謂。人們對感情上了癮,不時努力挖
掘新的感情。或許就在這種情況下,藝術因而誕生。藝術引發了新的喜悅
,也帶來了新的悲傷,諸如生命的原貌即是永恆的失望、暫時免於一死的
寬慰、對死亡的畏懼等等。

即使是現在,許多可能存在的感情依然尚未現形,仍有許多超乎我們的想
像。偶爾,當一曲沒人寫過的樂章、一幅沒人畫過的畫作出現在人間,或
是發生了某件令人無法臆測、預期,甚至描述的事情,世間便出現一種新
的感情。然後,在漫長的感情歷史中,有這麼百萬分之一的時刻,我們的
心澎湃洶湧,接納了感情的震盪。妮可‧克勞斯《愛的歷史》,台北市:
天下遠見,2007年11月,頁116、11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ny01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