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報名了幼獅文藝的寫作課程,每週六下午上課。今天是第一堂。
坐捷運到劍潭站,下車後非常茫然的依照完全沒有根據的方向感走
著,一邊是中山北路急流的車輛喧嘩,路的那邊是小山丘,很吵又
很靜。人行道的這一邊有路樹,葉子是像馬鞍草兩個橢圓形,風吹
過來的時候兩瓣葉子趴他趴他的拍著,像綠色的蝴蝶翅膀。我踩著
平底鞋,步行的時候覺得不可思議,來台北之後經常有機會一個人
獨自行走在不認識的地方,可是卻很少這麼的感覺到peace。
第一堂課是鴻鴻上的課。進教室看到鴻鴻,忍不住對他微微一笑,
明明知道他並不認識我,但我想起去年末在東華看穿牆人時,那一
個溫柔又令人感動的鴻鴻。
鴻鴻談的主題是「小說與戲劇的愛現與再現」。他先說明為什麼是
「愛現」。鴻鴻說每一個試圖寫作的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傾訴慾、暴
露狂,想要把他看到的世界用自己的方式呈現出來,卻也經常一不
小心就暴露了自己的弱點。
無疑的,每一個人都有弱點,或許可以在人前偽裝得很好,卻無法不
對書寫的那個自己誠實,那是無法遮掩的自己。可是想要從事任何
一種藝術創作形式的人們,都能夠透過這種方式獲得治療,把本來
可以遮得很好的東西掀出來給別人看。
接著鴻鴻以包法利夫人和茶花女兩部小說和電影、劇場來說明「再
現」這件事情。我想那是為什麼,所有的文學作品都不得不指向人
生中一連串的期望和失望,因為這是本質。
無論看待這個世界的角度是悲觀的還是樂觀的,我都沒有辦法否定
這人生悲哀的本質。看電影或者閱讀小說,到最後常常得到一聲長
嘆,並且告訴自己,這就是人生啊!有那麼多沒有辦法圓滿完善的
人生。
有一些人不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傳說中的悲觀主義者。他們在書
寫或者表達的過程中一再地提出問題、指出病症,儘管讀完了之後
令人糾結,為之愀然,可我們卻不能否認那就是表象底下的真實被
形塑出來的模樣。
有另一些人相信這世界的美好良善,在遭逢挫敗和黑暗撞牆的時候
,透過某種形式的釋出去尋求解藥。書寫就變成一種尋求解藥或者
提供解藥的過程,即便看起來是充滿希望的,但正因為需要解藥這
件事情,卻更加預設了人生是一場悲劇。
所以快樂或者悲傷,樂觀或者沮喪,都只是串起又散落的交替在我
們慘淡經營的世界裡。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語調,試圖在這個世界
上看到故事、敘述出來,然後提煉出自己的那一塊,他理解人生的
方式。
課堂結束之後,我沿著原路走向捷運站。路樹仍然飛揚得像一雙翅
膀,我疲倦得像一灘爛泥,在開往新店線的捷運上昏昏欲睡。可是
卻有一種隱然未成形的話語在耳畔滴咕,有那麼一點很想被說出來
的故事在醞釀,在半睡半醒之間構造了一個敘事的開端。
- Mar 15 Sat 2008 16:51
第一堂寫作課。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