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台韓課討論的文本中有一篇短篇小說是金東里的〈巫女圖〉。這篇作品最早發
表在1936年(當時的韓國還在日據時期),到戰後1947年出版。〈巫女圖〉被金
東里多次改編,後以長篇小說的方式寫成《乙火》(1978)。
故事是以「毛火」為中心展開。毛火在故事裡扮演母親的角色,她本身沒有名字,
「毛火」是來自於她的職業,巫女。小說裡面對她身體的姿態有一種幾近魅惑的描
寫,尤其是在她跳大神儀式的時候。毛火信奉一切的神靈,對所有的物事都抱持著
虔敬的態度,包括她自己的女兒,一個又聾又啞又容易受到驚嚇的少女,琅伊。
下面是我還沒上課在讀文本時就打下的一小段書摘。因為我真的很喜歡這個神話。
「毛火說,琅伊是龍宮花仙子的化身,是自己夢見龍神、吃桃子七天後生下的。她
說,龍宮龍神的女兒有十二位,第一位是月亮仙子,第二位是水仙子,第三位是雲
彩仙子......第十二位是花仙子,她們被嫁給山神的十二個兒子,月亮仙子嫁給太陽
神,水仙子嫁給樹神,雲彩仙子嫁給風神,她們按順序安排各自的婚配對象。可小
女兒天生喜歡自由戀愛,還沒輪到自己,就橫刀奪愛,搶了第十一個姊姊果實仙子
的郎君鳥神。失去了配偶的果實仙子和蝴蝶神各向龍神和山神告狀。龍神大怒,罰
花仙子耳聾,趕出龍宮,花仙子變成桃花,年年春天在江邊開得紅豔豔,可無論鳥
神在枝上千呼萬喚,花仙子都聽不到,還成了啞巴。」
小說的衝突點在於毛火的私生子(琅伊同母異父的哥哥),昱伊。他離家多年後重
回毛火身邊,帶回基督教的一神信仰,並和信奉傳統宗教多神信仰的母親發生衝突
。他們雙方都想為彼此「驅魔」。毛火在一次作法中,趁著昱伊睡覺時燒掉聖經,
並以菜刀將昱伊砍傷(這是儀式的一部份),昱伊的傷勢一直沒有好轉,但基督教
卻慢慢的在村裡盛行。
而琅伊,她在母親和哥哥的衝突之中成為一個微妙的角色。她一邊延續著母親巫女
的這個部分,在暗地裡學著母親跳起大神,一方面對昱伊有不尋常的情愫。(有流
言說著琅伊的肚子裡懷著不知道是誰的孩子。)
後來昱伊死了。毛火在母親這個角色上徹底失敗。基督教的盛行也使她巫女的角色
看起來失敗了。她被託付到水邊召喚跳水身亡的死者,毛火抱著和基督教一決高下
的心態作法事,同時也希望藉由這場法事讓琅伊開口說話。這是毛火最後一場法事
,她始終召喚不出死者,最後她一步一步走向水中,沒入水裡。
十天後,琅伊的生父來接琅伊,而琅伊似乎可以開口說話了。
一開始課堂上的討論在於這個故事要說的是不是基督教文化與傳統文化的衝擊?
但如果從這個角度來切入,實在很難解釋琅伊這個角色的意義。
後來老師引導我們用神話心理學的角度來解讀這篇小說。談到神話裡很多近親相姦
的例子。用榮格的話來說,神話中的「近親相姦」是回到一種「太初」的狀態(我
很訝異「太初」這個詞被榮格使用,但後來查了一下榮格的背景就可以理解)。
要解釋「太初」的狀態,老師提到了「uroboros」這個圖騰,就是蛇(或龍)將自
己的身體繞成一個圓,含住自己尾巴的圖騰。這象徵一個自我完整的世界,沒有分
開,原初的狀態。用這個自己完整自己的角度來看待神話中近親相姦的原型似乎就
可以明白。
再回到〈巫女圖〉。故事裡一開始就以毛火說的那個神話,來說明琅伊在前世的宿
命中就會愛上不該愛的人。這是她的罪。這一世,她則是愛上她自己的哥哥。但琅
伊的角色很矛盾的是她對母親是有所繼承的(她在母親跳大神時暗地裡模仿),卻
又要從一個母親的血脈中過度到一個父親的社會裡(最後她開口說話叫的是爸爸)
。
而毛火和兒子昱伊之間的衝突,老師提出希臘神話裡自戀的納西瑟斯的原型。意思
是母親和兒子在一種沒有辦法分開的狀態,但因為納西瑟斯想要離開母親,於是被
母親懲罰變成自戀的人,最後因為自戀致死。(但我剛剛查了一下,詛咒納西瑟斯
的不是他的母親捏,這裡我接不下去了......還是這個神話有很多版本呢?)
回到小說的意思就是,昱伊想要從毛火的身邊脫離,甚至希望帶著母親從她的信仰
中脫離(昱伊以基督教的儀式為母親祈禱),卻沒有辦法真正的從母親的身邊離開
,最後是以死亡的方式脫離媽媽(而且他是被媽媽砍死的)。
總之,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故事還有解讀的過程。而且我真的相當喜歡那個小小的神
話,那其實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在描寫毛火擁抱昱伊時總是用母鳥擁抱小鳥的意象來
表現(因為花神愛上的是鳥神)。而且據說,「花」和「鳥」的意象是韓國文學中
經常出現的形象,用來表現相愛卻無法在一起的宿命。因為「花」愛上的是偶爾才
能來看她一下的「鳥」,而不是常常圍繞在她身邊的「蝴蝶」。而且她橫刀奪愛,
搶了姊姊的丈夫,所以觸怒眾神而被處罰。
好,都是因為阿閃跟我說把金東里的小說在講什麼,還有老師在課堂上怎麼講到榮
格講出來就好了......。我覺得我講的很哩哩辣辣。這樣顯得我很不用功(吼)。
- Apr 21 Wed 2010 13:28
我覺得我應該更用功一點才對。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