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跟他不是很熟。除了大家都能說出的「聖」和被成為「史」的
作品之外,還能多深入呢?(這真不是一個國文老師應該說的話。)
我們應當要看見他晚熟的政治生命。知道他前半生都在讀書和遊歷中
度過,渴望走上政治的舞台,尋求一展抱負的機會。他知道他是有才
的,從小就知道。可是怎麼一直不被看到呢?人生四十才開始啊!這
句話用在他身上,好像有點貼切,卻又有一點點酸。可是要不是他一
直沒辦法有所施展、一直在生活困頓中貼近社會的底層,又怎麼能夠
成就他獨到的眼光呢?所有的尖銳犀利都是在困頓中越磨越光的吧!
而這尖銳犀利指的並非他看待世間的目光,而是針對時政黑暗的那一
面而言。
好不容易,他獲得一個小小的官職,就像站上舞台的邊緣,努力使出
渾身解數,希望聚光燈有一天照耀在他的身上。而上天並沒有厚愛他
,讓他遇上的整個盛世帝國最大的傾頹、最大的動亂,他可能不知道
他見證的不只是一個時代的分水嶺,更是他自己的人生顛沛流離的起
點。他也沒有想到,他對改革時政的熱情、愛國愛民的那顆心,竟也
促使他走上漂泊的後半生。
我想無論心志多麼堅強的人,在漂泊不定與無所依恃之中都還是會對
茫然的前景感到莫名的懼怕、不甘、無奈,以及悲涼吧。
他當然也覺得悲涼。
在月下江上,看著小草在風中飄搖,飄搖的哪裡只是小草而已?他看
孤舟上一枝高聳的船桅直直伸向夜空,理當是昂然挺立的生命,又怎
麼會落得寂然而又蒼涼?他看著這些渺小而又孤寂的景物就像看著他
自己。他彷彿看見自己老弱貧病的單薄身軀在整個世代的吹盪下不安
的擺動,隨風起舞,岌岌可危,沒有一個安身立命的姿態。這又哪裡
是能夠讓人安歇的水邊呢?
大家都稱讚他「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中那兩個動詞用得好。把
整個寂靜的夜景襯出一絲鮮活。可是,垂的哪裡只是星星呢?湧的又
何嘗只有江面浮動的月影?更是那風中殘燭日漸凋零的生命姿態和顛
簸難行前途未卜的生命景況吧!這小小的動態感在寧靜的夜裡把無限
空蕩的江面和平野襯得更加孤寂了。是聽見的吧!聽見細草在岸邊搖
擺、聽見船弦外的江流滔滔不絕地奔向大海,一如他浪擲拋灑一去不
復返的時光。還有壯志。
我想他必定也曾絕望地看著自己的雙手吧。佈滿歲月痕跡的雙手、寫
過無數詩句的雙手、悲憤拭淚的雙手、此刻握著船槳卻什麼也握不住
的那一雙手,打開了,就真的什麼都沒有了。他就像一個配角,滿心
歡喜走向政治的舞台,他渴望聚光燈投射在他身上的那一刻、渴望自
己終於能夠一展鴻圖的那一刻,渴望他所見的人間疾苦不再只是化作
動人詩句而是能夠變成可以被實踐、被改革的理念。可是,這一齣戲
,他還沒有走向舞台正中央,就被迫提前謝幕了。
一個問句的背後有更多對於人生的疑問。能不能留名呢?為什麼沒有
做到比文章更多的事呢?到底還能留下些什麼呢?還是什麼都沒有了
呢?而對於人生的疑問總是沒有解答的。
他終究是感覺自己飄搖地像月光下一隻孤鳥。不是陽光下明媚閃耀的
那一種鳥,是彷彿迷了途卻未能歸返的那一種。看起來好瀟灑、好自
由,可是也叫人好茫然、好心疼。
這人,一生經歷三個皇帝,看著一大王朝由盛轉衰,而他自己渺小而
又難以自己的人生卻彷彿從未經歷過真正的高潮。而他是溫柔敦厚的
,如果不是這樣溫柔的話,要怎麼在自己深切的痛苦之外還要看到人
民百姓的苦痛之處並且為他們發聲呢?沈鬱頓挫用在他的詩風的同時
,不能不回頭去看他顛沛流離的生命經驗啊,才瞭解到,這是一位用
生命在寫詩、用生命在經歷生活的人,他把這灰色人生通通用最熱情
而動人的字句呈現出來了,他不僅見證了他自己,也見證了整個時代。
我跟他其實也沒有很熟,但他讓我好沈好沈。
- Apr 23 Wed 2008 04:59
書懷。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