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選讀這門課,應該是學校給我的寬待。因為九五暫綱的關係,今年高一的國文課只
有四學分。雖然還有一堂輔導課,但輔導課是不算學分的。所以我教三個班只有十二個
學分,但專任教師(也就是不當導師)的最低學分是十四堂,言下之意,如果我不當導
師(導師有兩學分的導師時間和班會)就得接四個班。那應該會死人,想想四個班的作
文有多少就知道了。於是學校安排兩學分的高二文組班小說選讀給我上。

一開始我真的很開心,不用接導師、不用上四個班,聽起來怎麼都是善待。再加上我一
直以現代文學為專長自居(後來發現我真的沒有專長),所以幾乎是以轉圈圈的姿態接
下這個重責大任。

後來才發現問題來了,沒有教材、沒有課本,一切都是「無中生有」的狀態。再加上學
生的來源,一部份是衝著我來(也就是我以前的學生),一部份是因為其他的課選不上
,抽籤抽來我這堂課的。真正對現代小說有興趣的,實在少之又少。

開學第二個禮拜,經過四堂課。上一週因為一切都還沒開始,只安排了課綱說明課程,
所以我的症狀應該到這個星期比較明顯。所謂症狀,就是我的焦慮。

星期五最後兩節課,我從星期三就開始焦慮。(不過我認真的覺得我的焦慮來源不只是
小說課,還有星期四有五堂國文課、兩堂旁聽,幾乎滿堂的狀態讓我到了星期四第八節
上完課後不禁感慨活著真好。)

這週一開始上課的時候我示範好書介紹,因為我規定每週要有三位同學上台介紹一本書
。這幫助我瞭解學生的閱讀品味、壓迫學生一定要讀書,而且要讀出東西來。我介紹王
安憶的桃之夭夭。其實這非常偷懶,因為這本書是我大四那年快畢業前讀的,也是最後
一堂課「文學解釋學」的期末報告。把我十三頁的期末報告濃縮成兩頁的講義,並且簡
單說明我所喜歡這本書的原因。

接著開始「小說概論」。覺得非常沮喪的是當講義發下去所有的學生開始表現一副百無
聊賴的狀態。是的,理論是相當無趣的,我的講義也顯得嚴肅,那個剎那我真的覺得幹
嘛醬~不過還好,當我開始舉例說明的時候,學生的精神就來了。T說我每次都把嚴肅
的文章念得很搞笑。好像是這樣子,再正經的東西到我手裡都脫離不了娛樂性的成分(
跪)。但我覺得這樣也好,從學生的反應可以看得出來,後來上課的過程中,我舉來說
明小說要素的一些文本內容,才是他們真正覺得有趣的東西。

就這樣吧。我告訴自己:她們不是中文系的學生,選這門課也不見得出自於她們的自由
意識。但一整學年每週兩小時的課程我們總要有些收穫的吧。我把目標放在讓學生們可
以讀更多的書,至少我選的作品都是一些一定要讀的小說作品,並且讓她們學會怎麼樣
讀一部小說,或許這樣她們下一次寫閱讀心得的時候,就不會再造成批閱老師的痛苦了
。哈。

至於我的備課。坦白說這一門課給我很大的壓力。一方面是我所說的無中生有,另一方
面應該是我不想砸自己學校的招牌(我指的是冬瓜大學喔)。再加上平常的業務量其實
很重了,三個班十五堂課,旁聽二三年級的課,還要批改作文,這件事情看起來經濟效
益相當的低。可是能夠再把一些現代的東西拿出來讀,並且把自己喜歡的書介紹給學生
,這不就是當老師最快樂的一件事情嗎?我是這樣想的。

這兩週備課的過程中,我拿出大學時期上郝翔翔的課的筆記,還有那些過去讀的書,內
心覺得異常飽滿。過去我們學文學,從來不覺得這件事情對我們有「用」,卻也是學得
很開心,不是嗎?這兩年當老師,幾乎把自己的現代文學的部分全部放著發霉了,如今
它變成真的有「用」的東西,我覺得這樣很好。起碼我還是覺得能上這門課,我是被學
校善待的。

上課的時候我跟她們提到倍率的問題。有些學生在回饋單上表示她們聽不太懂。這個倍
率的問題,其實意指目光所涵蓋的範圍,我是拿來說明小說的取材。有些小說相當宏觀
,內容可能涉及了整個時代,甚至好幾個年代的跨越,比如說像馬奎斯的百年孤寂。這
樣的寫作方式就取決於視野的宏闊,內容的多樣性。有的小說則相當微觀,比如說村上
春樹,或者說駱以軍,那些把極小情節放大說明的作家們,這時候細膩就變得很重要了


那時我真的覺得能讀小說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因為這樣子我們的手中好像突然有了好幾
支鏡頭,用來看這人生。

在教書的過程之中重新學習、重新檢視自己過去的求學歷程,把一小段人生反覆閱讀好
幾次,這樣子瑣碎的事情真叫人迷戀。

上課時看到某些學生因為我讀了某一部小說的段落眼睛發亮,或者立刻拿筆記下那本書
的書名,下課時看到有人在講桌上翻閱我帶來的小說,那一瞬間我覺得很多焦慮都會得
到報償。

繼續加油吧,向魯迅邁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ny01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